住宅小區物業管理,事關民生幸福,關乎基層和諧穩定。近年來,隨著濱江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,大家都住進了樓房,物業與業主、業委會的矛盾也日益凸顯。據統計,近兩年在法院訴訟案件中物業糾紛呈上升趨勢,2018年為267件,2019年截至11月為361件,上升35%;物業管理信訪舉報件則占區住建局全部件的80%。物業管理糾紛成了基層治理的一大難題。
10月底,我區成立了首個物業糾紛調解服務中心,致力于調解物業相關糾紛,讓居民擁有更多的獲得感、幸福感,促進基層和諧穩定。 物業有糾紛 基層調解新去處 鄰里鄰居,以和為貴。濱江的物業糾紛調解中心正是取了“以和為貴”當中的“和”字為名稱,叫作和濱江物業糾紛調解服務中心。 區住建局相關工作人員說:“和物業相關的矛盾糾紛通常涉及方多,居中調解的人不僅要講人情,更要講專業,既得懂法,也得懂物業管理、工程等方面的知識。” 我區現有物業服務企業110余家,為有效緩解我區物業糾紛矛盾,區住建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,將物業糾紛調解工作專業化,職業化,組成了一支“金牌”隊伍來承接物業糾紛調解工作。 據介紹,這支隊伍包括了2名調解員和1名專業律師顧問。其中,2名調解員中的“金牌調解員”項先生,已經從事物業糾紛調解工作近10年,可以說是經驗豐富。 那么,哪些問題可以到物業糾紛調解服務中心來解決呢?調解中心的工作人員給出了答案:涉及物業糾紛的矛盾都歡迎居民來此調解。 據介紹,物業糾紛的來源主要有:來信、來電、來訪、法院部分庭前物業糾紛案件和領導批轉。 而物業糾紛的類型主要有:業主委員會與物業管理公司的糾紛;業主委員會與街道、社區的糾紛;業主委員會與業主之間的糾紛;業主委員會與業主委員會的糾紛;物業企業與物業企業之間的糾紛;物業企業與業主之間的糾紛;物業企業與社區之間的糾紛;物業企業與電廠、水廠之間的糾紛;業主與業主之間的糾紛;業主與街道、社區之間的糾紛;業主與政府職能部門之間的糾紛這十一大類物業糾紛,可以說是涵蓋到了居民生活可能涉及到的方方面面。 業主有困難 “金牌”調解來幫忙 “其實,很多業主、業委會和物業之間的矛盾,都是因為沒有理清權責關系。”調解員項先生說:“只要一理清關系,稍微講點道理的人都能主動承擔,互相理解。” 項先生回憶了中心成立后解決的第一個糾紛:去年,悅晟國際江濱瀾廷業主在入住新家三個月后,發現房屋漏水和空調異味等問題,多次與綠城物業公司聯系交涉都未能得到解決。上個月,在物業糾紛調解服務中心的牽頭下,空調供應商、精裝修公司、物業公司、建筑公司與業主終于坐在一起開了多方協調會。經調解,各方都理清了各自的責任、義務、權利,更清楚地知道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,終于達成了處理解決物業糾紛人民調解協議書。久拖未能解決的大難題得到了圓滿的解決,業主表示非常滿意。 從中心成立至今,已完成信訪件處理55件,物業糾紛成功調解7件。從“小區快遞柜安裝位置爭議”到“小區違規安裝空調矛盾”,面對大小糾紛,調解員們耐心勸導、依法調處,最終能夠使得矛盾雙方都對調解結果滿意。
|